Hi,   欢迎来到七彩云   
021-64860216   |   帮助中心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庆讲述纺织印染的故事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庆讲述纺织印染的故事

2017-07-24 编辑: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6年,原为中国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南方分院。全院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员工1000余人。
 
全院拥有一家检测公司及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专业检验机构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检测实验室、5本公开发行的纺织科技杂志、4个纺织现代科技服务网站、同时获得ISO9001、ISO14001、GB/T28001管理体系等认证,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纺织专业设置最齐全的综合性纺织研发机构。
 
为了解纺织印染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帮助纺织印染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的实际难题,七彩云“印染的家”特别走进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邀请副院长张庆讲述他的故事与最新的科技创新产品。

一、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
 
张庆博士,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2013中国纺织技术带头人。中国纺织大学染整工程学士、应用化学硕士、纺织材料博士。从2002年开始,张庆专注染整工艺的前端治理环保技术,已经拥有23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和多项其他领域的技术成果。

 
1996—1999年    中国纺织大学     
                              副教授

1999—2002年    上海新纺织产业用品有限公司  
                               总工

2002—至今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从中国纺织大学的张老师,到如今上海纺科院科研人员口中亲切的张老师,回首往事几十年,他这辈子注定与老师有不解之缘。
 
张庆博士出生于广西省的书香门第,父母和亲戚都是老师,按照他的话说,1999年以前,他没有离开过学校,不知道学校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张庆1999年的想法,他出走学校,扎进企业。
 

踏入企业,满腔热情。张庆博士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以独到眼光和远见卓识,成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把并不为国人熟知的柔性复合材料引入中国纺织工业,2000年,这个项目在中国A股市场募资1.5亿元进行产业化,成就了当今的申达科宝新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经是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龙头企业,依然保持每年盈利千万元的良好业绩。
 
2002年,在企业小试牛刀后的张庆,进入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2004年,38岁的他被任命为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至今在纺科院十五年,他以实力示人,受到业内的尊重和普遍赞誉。
 
从学校离开,体验企业运营,再回到纺科院做科研。张庆博士认为,把所有的岗位都体验一遍后,对科研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心态淡定从容。他最终决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重回张老师的岗位,带领团队做科研,体现更大的社会价值,也为纺织印染行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最近3年时间,他推掉了几乎所有会议邀约,潜心研发新产品。现在行业会议名目繁多,很多人在台上讲得慷慨激昂,回到台下却无法实现,言行不一,让企业也非常受伤。他认为,自己到了知天命之年,不再愿意流于形式与表面,希望通过研发努力,做出真正的好产品,帮助印染企业解决难题。
 
二、科技创新产品为企业排忧解难

纺科院的研发团队定位是做行业的先行者,做技术的领先者,传统技术的革新者;研发原则是引导、追随企业需求;引领、紧跟市场变化。 
                    
分散染料转移印花专用水墨是通过3年时间努力研发出的好产品。
 
涤纶转移印花是一种没有废水产生的印花工艺,但由于一直使用溶剂型油墨印纸,VOC排放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当然,如果把产生的VOC集中起来燃烧,可以解决这一环保问题,而很多小企业收集起来的VOC并不能达到燃烧浓度,而且燃烧设备投资不小。针对这一问题,纺科院在2016年成功推出以水代替溶剂的水墨,无需燃烧,VOC排放直接达标。不仅如此,以往的溶剂油墨打印的转印纸,如果放置一段时间而没有使用,纸面溶剂挥发也会使转印织物的图案颜色变浅,色光变化,而水墨不会如此。目前,该产品正在制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团体标准。
 

尿素的无氨氮替代品是提供给印染企业,解决氨氮排放超标的前端治理方案。尿素是印染企业在染色印花过程中必须的纤维素纤维润湿膨化剂,也是目前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排放难题。研发的这个代替品,不仅不含氨氮,而且不影响色度与色光,最后染色印花效果完全与使用尿素相同,而且不需要改变工艺与设备,可以直接取代尿素使用,十分方便。
 
不含磷的皂洗剂、防沾皂洗剂、螯合分散剂,是提供给印染企业未来的解决磷排放超标的前端治理方案。虽然磷指标排放尚未列入强制执行指标,但无锡太湖蓝藻、青岛海水浒苔早就给我们敲响了水域富磷化的警钟。这些无磷产品都是在环保骤然升级的大背景下,解决印染企业当前或者将来要面临的棘手难题。
 

面料的牢度问题是所有印染企业都头痛的问题,而湿摩擦牢度尤其头痛。无论活性染料、涂料、分散染料还是涤纶、棉、牛仔;无论传统印花或是数码印花;甚至阻燃耐高温纤维织物或涂层织物,都会遇到这些牢度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把各种纤维面料、各种染料颜料进行了仔细地收集和分析,开发设计了系列湿摩擦牢度提升方案,不仅获得了良好效果,而且耐洗涤且手感保持柔软。尤其是耐高温纤维织物,不仅提升其数码印花湿摩擦牢度,而且保持其阻燃性和燃烧后布面不变色。
 
而这些仅仅是代表性的部分产品。
 
张庆博士告诉我们,纺织印染是传统行业,也是成熟行业,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已经是行业的性价比最优状态,如果没有环保要求的提升,社会成本的变化,我们几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他认为只要抓住“环保与成本”两个抓手,与企业、面料及纺织成品商保持沟通,就能够明白市场的需求和变化,预知技术发展方向,使科研工作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科研院所应该站在大学与企业的当中,既看得懂大学的阳春白雪,也听得懂工人商人的下里巴语,在市场的大海里,在产业的调整与重排中,科研院所有着无限的施展空间。
 
三、研发团队力量强
 
张庆博士认为,随着消费者的个性化、订单的小型化和流行的快时尚化,未来的纺织印染企业,以跑量为主的印染企业,将来可能会以专业做前处理和大众化颜色为主;而染色和印花会紧跟市场,更多体现小批量和个性化。在充分竞争的领域内,跟住市场潮流变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而能够由订单加工升级到引导市场的设计,才是企业赢利的根本之路。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已经于2001年由事业单位转制成为科技型企业,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思维转变,现在纺科院对于企业的问题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张庆博士作为科技副院长,坚持亲自参与研发至产业化全过程,保证研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他们希望了解到企业实实在在的问题和需求,以便把握正确研发方向;他们希望在企业的发展之路上,与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创辉煌。

自2002年至今,研发团队二十余次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上海市人民政府等省部级单位颁发的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与大批企业建立了研发伙伴、产业化伙伴以及市场化伙伴关系;毕业了近三十名研究生;当年入职的研究生、本科生现在已经成为院里的高级工程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的已经是上海市人大代表、有的是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的是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有的是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都已经成为研发团队骨干。整个研发团队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作为国内最大的纺科院,这里汇集了国内最高端的纺织人才。高手云集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纺科院的实验室,小编有幸见到了部分优秀员工。
 
从事纺织印染40年的蔡秀平,正在为韩都衣舍的面料做湿摩实验,对于纺织印染,已经成为她内心由衷热爱的事情。她说,为企业做技术优化,用合适的产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王慧君毕业于东华大学,当时从纺科院实习,现在已经是纺科院的正式职工。她说,在纺科院很开心,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妥妥正能量循环。
 
张乃舒也毕业于东华大学,她微笑着说,自己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本身是一种荣幸,希望能不断积累自身能力,为行业升级发展做贡献。
 写在最后
 
张庆博士的职场之路看起来比普通人顺利了很多,很好奇他有没有遇到大的挫折,他说,当然有大的挫折,而且挫折一直存在,生活里没有挫折是不正常的。看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在顺境时会怎么做,关键看他面对逆境时的态度和行动。借用王阳明的观点与大家共勉,大雨过后,抬头看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上一篇:(第十八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在纽约举...) 下一篇:(2017棉纺百强名单知多少,快来瞧一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