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30 编辑:隽芳
听傅见林讲那印染的故事
隽芳
八十年代是小编这代人出生的年代,那时候的绍兴,纺织印染已经风靡大地,当时究竟是怎样一幅场景呢,三十多年过去了,纺织印染又经历了哪些变迁,这些都需要请教我们父辈的印染人给出答案。
扎根于绍兴的盛鑫印染,前身是绍兴市灵芝印染厂,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沧桑,他的荣誉已经写满了一面墙,他的发展史,正是绍兴印染发展的一个缩影。企业带头人傅见林,自打创业那天起,三十多年来,从来没有欠账,团队员工一派其乐融融,用实际行动锻造了印染界夸口称赞的好口碑,把最普通的印花产品做出了最优秀的品质,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傅见林远见卓识,2002年带领盛鑫进驻滨海工业区,成为绍兴市区第一家入驻滨海的染企。傅见林所经历的故事,也正是绍兴印染发展的一面镜子。
目前,盛鑫拥有平网印花线9条,圆网11条,轧染2条,日产印花布50万米,棉布轧染20万米。拥有2台MS和1台宏华的高速喷墨印花机,日产数码印花产品万米;有中外设计师20多名,每月自主设计近600个花型供客户免费挑选。
今天,七彩云“印染的家”特别走进盛鑫印染,寻找到了盛鑫的“大家长”傅见林,听他讲讲关于绍兴纺织印染的故事。
一、物资紧缺的80年代
傅见林出生在绍兴市越城区灵芝村,80年代初,20岁的他正在灵芝村印染厂从事杭州国营丝织企业超产的丝绸加工业务。那时属于计划经济时期,只要计划外的就算超产,由劳动服务公司来负责。超产加工出的成品要送去杭州各单位。当时汽车罕见,申请一辆车,需要几家染厂用三轮车把产品集中到一起,合伙找一辆车运到杭州。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丝绸制品非常奢侈,即使结婚都买不起。
傅见林说,村子旁边是原来的绍兴丝绸印花厂,如今的富丽达集团,淘汰的旧设备会放到灵芝印染厂来用,加上知青上山下乡的特殊因素,他们的职工子女优先安排到我村插队,这样他们也会帮忙介绍客户和提供技术支持,借天时地利人和之势,灵芝村印染厂发展了起来。
1985年左右,“的确良”面料横空出世,因为牢度高的优势,在绍兴这片热土瞬间遍地开花。到了1987年,每个村都有2—3个丝织厂,全是做涤纶布,阵容强大。丝织厂产出的涤纶布,质量好的在绍兴可以当地消化,柯桥面料交易就这样逐步形成,略差一些的运到偏远省区销售。
二、90年代与第一桶金
1990年,傅见林三十而立,他踏出熟悉的企业,独立创办了纺织品公司。因为绍兴化纤布居多,棉布缺少,创业正基于看中这个契机,他远赴四川等地,与国营纺企谈合作,把他们的棉布拉到绍兴来卖,生意爆棚。因为他的信誉好,国企不仅敢于和他打交道,更乐意与他合作。当时按照车皮往绍兴发货,每个车皮都要一百多万元,短短几个月,傅见林就帮助这些国企把积压数年的库存全部清光。1991-1994年,傅见林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努力,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这段青春与奋斗的岁月,现在听起来依然熠熠闪光。
随着绍兴纺织品市场的逐步成熟,除了大江南北的客户纷至沓来,1995年起国外客户普遍涌入。据傅见林介绍,那时候绍兴纺织印染产品的出口由国营外贸公司负责,他们拥有进出口权,纺织企业没有自营出口权,所有进出口产品都必须经过他们,并且他们会有10%-20%的利润,那真算的上是全绍兴市最好的国企。由于绍兴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自营出口权向民营企业开放,外贸一直蓬勃发展,截至目前,绍兴拥有1300多家规模以上的外贸公司,规模大的一年能做几个亿的生意。
后来,乡办印染厂亏损,乡领导开会一致决定邀请傅见林回来当厂长,领导们认为,只要他回来,企业就有救。1994年,傅见林委以重任来到乡办企业,对企业进行改革,采取了承包的方式来经营企业,当年盈利100多万元。接下来几年时间,傅见林集中精力搞经营,1998年,该企业产值突破几千万元,在老百姓眼里缔造了一个关于乡办企业起死回生的神话。
作为灵芝村村民,傅见林对生他养他的这方水土始终充满感恩。1997年,傅见林承包了灵芝村印染厂,把自己挣到的所有钱全部投入其中,另外借入贷款,厂房设备彻底实施改造。他的大刀阔斧打造了盛鑫印染的雏形,并为企业将来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21世纪新纪元
进入21世纪,绍兴市政府对印染有了新规划。傅见林说,当时听到政府规划滨海工业区时,内心充满兴奋,他第一时间赶来咨询,好确定远在越城区的他们是否可以入驻,听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非常欣喜。2002年,盛鑫印染成为绍兴市区第一家入驻滨海工业区的印染企业。谈到入驻的理由,他说绍兴市长远会以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为主,印染产业的环保整治长远也将趋向集聚治理,加之为了给村里老百姓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他非常乐意搬到政府规划的工业区。不仅仅是自己主动搬迁,他当时也苦口婆心去劝说自己的朋友也搬过来,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远见卓识,他的朋友们没有几个搬过来。
傅见林认为,绍兴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也是发展最好的地方。就像湖水和潮水,湖水不流动,如同停滞不前,而潮水猛烈,能经得起波浪。企业亦如此,能经得起市场考验,才算得上坚强。
傅见林介绍,以前一种面料卖几个月,现在只能卖几天,要适应市场发展,没有技术是不行的。为了应对快时尚个性的市场环境,盛鑫高薪聘请管理人员和设计团队,积极开拓新产品、新技术与新管理。据介绍,现在市面上已经普及的拔印,又叫雕印,曾经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被盛鑫所掌控,同行无人能及。现在盛鑫的产品虽然以普通产品居多,但是却注重质量,坚持把普通的产品,做出最优秀的品质,所以成为了诸多客户的首选。
傅见林坚持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
傅见林认为,开发新产品掌握新技术稳定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核心,但是核心的前提在于稳定的员工队伍,和谐的员工关系。他说,自己和员工是平等的,职位上有高低,但是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员工,员工自发用力。谈到企业管理,他举了生动形象的例子。正如马路上的虚线和实线,实线代表刚性制度,虚线代表相对的自由空间,人性化管理正在两者中间。这么多年来,盛鑫的员工非常团结,一派其乐融融,这都是傅见林智慧管理的结晶。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傅见林年近六旬,他说,从开始经商到现在,他没有一分欠账,现在他自己的钱已经差不多了,依然起早贪黑在这里,是为了帮助员工多赚一些钱,让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因为他坚持认为,员工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源泉。
俗话说,强将底下无弱兵,傅见林带领的团队里,个个都是精干力量。下面请跟随小编的步伐,来感受一下盛鑫员工的风采。
傅淼荣任市场部经理,是傅见林的儿子,属于布堆里玩大的孩子,现在负责盛鑫外贸和数码印花。小编对他的认识是踏实接地气,丝毫没有公子的派头。中午食堂吃饭时他亲自为客户搬椅子,准备餐具,正是这些细节彰显出他的踏实本质,良好的业绩也证明了他的实力。提到变化,他感觉最明显的是染厂用工结构在改变,以前是本地人为主,现在外地人为主,不过企业会把外地职工住宿教育问题都解决好,安置夫妻房,营造稳定的生活环境。他认为,印染行业面临冰火两重天,老一辈的印染人有的坚持传承,有的选择退出,但是他自己会坚持做,因为他对印染依然有信心。
梁建桥是传说中的“染厂大师傅”,他在盛鑫二十多年,负责每天的客户来样与打样,现在他打样速度快,因为对工艺设定非常熟悉。这些年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产品从粗放到高档的变化。
王培兴是染色车间厂长,他已经培养了十几个徒弟,对于徒弟的品质,他最看重的是勤快。工作中他最重视的安全生产和现场管理,每次开会都要先讲安全,安全为天。
沈海棠是印花车间厂长,入行接近二十年,他说,以前布上只要印上花就好卖,现在要求颜色要鲜艳、花型要精细、面料要好等等,但是盛鑫都会满足客户需求。他认为,盛鑫团队上下级配合做的好,心齐很重要。他最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因为质量是生命线。提到好多客户指定必须在盛鑫做产品,他的脸上洋溢出满足的笑容。
詹载欢在盛鑫技术部,他研究染料、助剂与盛鑫工艺之间的匹配,作为浙理工的染整毕业生,他也是盛鑫引进的人才,现在兢兢业业在工作岗位上贡献与成长。本次“印染的家”走进盛鑫,也正是他作为七彩云特约通讯员所作出的努力。
后记
采访了傅见林和他的盛鑫团队,对绍兴印染的了解更上一层楼。傅见林在奉献盛鑫的同时,还在关心着绍兴更多的困难户,持续不断地做着慈善与募捐。他并不愿意留下自己的名字,怕受捐助者内心受伤,他作为一个印染大家庭的长者,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和榜样。